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紀念七七抗戰 追求和平繁榮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的「盧溝橋事變」,正式揭開了我國對日八年抗戰的序幕,回首過往,對於曾經參與這場聖戰的榮民袍澤,尤其備感榮耀,因為唯有榮民弟兄當年壯烈犧牲、浴血奮戰,才能換得中華民族的延續,及國家的長治久安。 二十世紀前半世紀,發生了人類歷史上兩次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,其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華民族的影響甚大,雖然傷亡人數始終無法精確的估算,然而保守估計,有一、五〇〇萬軍民同胞犧牲寶貴的生命。 長達八年的抗戰,雖然已經逐漸遠離,但歷史是永恆的,世人對於戰爭的記憶,並未被塵封。從七月七日的盧溝橋第一聲槍響開始,八年的對日抗戰史,記錄著我全國軍民同胞為了民族的延續與國家的生存,不惜犧牲生命與財產,英勇奮戰。由於全國上下萬眾一心,精誠團結,終能贏得「光榮的勝利」。撫今追昔,吾人對於當年曾經參與這場保衛國家民族聖戰的先烈與榮民袍澤們,除了感懷他們當年的無悔犧牲與奉獻外,更緬懷他們所煥發出共赴國難的「七七抗戰精神」,令人感到無比的驕傲與榮耀。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,來回顧這場艱辛對日抗戰的史頁,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四點啟發: 首先,抗戰之所以能獲得最終的勝利,不僅取決於國民政府「以空間換取時間」的正確持久戰略,更重要的是,全國軍民同胞「地不分東西南北、人不分男女老幼」,精誠團結,並充分發揮「國家至上、民族至上」的愛國情操,才能贏得抗戰勝利,確保國家的安全及民族的延續,使得臺澎金馬脫離日本統治,重回祖國懷抱,由此可見,團結抵抗外侮是贏得最後勝利的基本要素,而我們也應向當年參戰官兵及其眷屬,獻上最崇高的敬意。 其次,對日抗戰是一場兼具反侵略與反暴力的戰爭。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前,我國已經單獨對日抗戰四年,之後美國參戰,以及亞洲各國風起雲湧的加入抗日戰爭行列,使得日軍的侵略計畫始終未能得逞。 再者,和平不會是憑空而來的,必須要有堅實的戰力作為後盾,所謂「毋恃敵之不來,正恃吾有以待之」。衝突與戰爭的發生有時是野心者刻意挑起的,例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我國的入侵,或是一九九一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。為了防範少數有窮兵黷武傾向國家的侵略,在平時必須強化建軍備戰,提升精神戰力,激勵愛國情操,並落實全民國防教育,以備不時之需。 最後,有時衝突與戰爭的發生,是由於雙方的錯誤解讀與錯誤估算所造成的。吾人堅信,暴力或武力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,且以戰止戰的作法也是不正確的。唯有透過和平的溝通、協商與會談,才是避免衝突與戰爭的最好方式。 紀念七七抗戰,是在提醒我們要以史為鑑,切莫重蹈覆轍。和平共處與繁榮進步一直是人類社會共同的願景,但必須要由國際社會來共同努力。在「七七抗戰」週年的前夕,更讓我們體會到,唯有以和平方式解決紛爭,才能邁向免於恐懼、永續生存與發展、自由和平的未來。(點閱次數:662)